默克尔表示,李克强总理首访选择德国充分体现了中方对德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站在厂区的三层观光塔上,塔拉滩上肆意的寒风吹得人站立不稳。举目环望,上百万块电池板组成的方阵采用固定式安装方式,倾角33度,纹丝不动的正对着正南方向。
作为全球一次性投入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水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应用,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先进的科技示范效应。而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的清洁能源作为三大绿色主导产业之一,成为海南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基于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的看好,乐山电力与天威保变合资成立乐电天威,其中乐电电力持股51%,天威保变持股49%,投资建设乐电天威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该项目总预算21.76亿元。但行业变化太快,由于市场在国外,产品依赖政府补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双反调查、国内大批多晶硅产能陆续释放,多晶硅价格迅速跌落。12月中旬,乐电天威进入破产清算。
而2013年,乐山电力已亏损2.99亿元。此外,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及环保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条件和经营现状等情况,公司控股子公司乐山沫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对所属红源井煤矿、向阳井煤矿和坑口火电厂停产关闭,按减值测试情况,本年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和人员安置费用,加上本年经营亏损,共计减少当年利润约1.75亿元。抢食政策与市场红利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当前多家厦企扩张版图,其中一个目的是抢食政策红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不景气,用电量增速放缓,火电、水电等都出现了过剩,而光伏发电稳定性较差,并网也更加困难。除了科华恒盛外,还有不少厦门光伏企业近来动作频频。另外,据清源科技财务总监李士全透露,目前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面临着谁来投资建设、发电后以什么标准来收费等问题。仍有诸多困难待解不过,当前光伏产业也面临诸多困难。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有近20家太阳能光伏及配套企业,清源科技就是龙头之一一、11月份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一)11月出口值显著回升。
此次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调查,或引发最为严重的后果,致使其他国家效仿,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的出口。11月份,中国对日本出口太阳能电池24.2亿元,增长47.9%;对欧盟出口9.6亿元,增长41.1%%;对美国出口7.2亿元,下降15.5%;上述三者合计占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的65.6%。以日本市场为例,优厚的补贴政策及大量已经获得批准得项目储备为日本市场得发展提供动力,截至到2014年三季度末,其项目储备量达到约56GW,预计日本市场2014年的年均发展率将达到46%。在经历三季度3个月出口值连续下跌后,10月份起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值逐步回升,至11月份重回60亿元一线以上,当月出口62.4亿元,同比增长26.4%,环比增长6.2%。
Solarbuzz亚太主要市场季度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将呈现10倍增长幅度,未来5年,美国光伏市场预计比2009年市场规模增长10倍,即年均增长30%以上,从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来看,美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再如NanoSolar公司,同样也是在做印刷式的薄膜太阳能。而在日本,一个光伏电站项目的融资成本只需2-3个百分点,国内银行融资至少要6个百分点,如果是融资租赁,融资利率可能达到9至10个百分点,并且这是在之前央行降息的情况下才能贷到。与此同时,2014年第四季度亚太光伏发电市场需求预计将有机会达到10GW,预计2015年将占全球过半的市场份额。
11月份,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32.6亿元,增长45%,占同期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的52.2%;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7.2亿元,增长4.4%,占43.5%。(三)主要出口至日本、欧盟和美国,对美国出口下降。
(二)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还有待提升。而商业银行利息较高,融资门槛高,其综合贷款成本大概要7%的利率,并且国内光伏电站融资主要是靠企业本身授信,除此之外,就要固定资产抵押,这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难度很大,因为大多企业固定资产已经用于抵押以获取日常现金流了。
11月份,江苏出口太阳能电池30.8亿元,增长7.3%,占同期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的49.3%。二、11月份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光伏市场国际需求持续发展。中国光伏企业所实现的成长,主要集中在大规模、低价格的基础上,但在技术路线、新材料、新工艺,特别是基础工艺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在新一代太阳能技术研究方面与国外重点研究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精度、效率、可靠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部分专用设备和材料依然依赖进口。国际上的不少光伏企业,都在寻求不同的技术创新,美国AdventSolar公司就在进行全背面的电池技术研发,而Solyndra公司也在实验于热水器真空管上做薄膜,现在其产能也达500兆瓦之多。11月份,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38.3亿元,增长16.7%,占同期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的61.4%;民营企业出口20.1亿元,增长46.4%,占32.2%;国有企业出口4亿元,增长42.5%。相关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光伏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即国家开发银行。
尽管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中特别要求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二)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成熟度日益完善,渐渐步入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的传统化特征,成为欧美国家双反的一大诱因。(三)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运营压力大。
现成的拿来主义可能会促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较快,但是一旦技术保密期过期,加上设备供应出现问题,都会对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打击。同时,12月5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宣布,正式启动对来自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层压件产品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五)江苏出口为主,浙江、上海和江西出口保持增长。(四)6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在国内,资金是企业发展最大的难题,在现有的金融模式下,这种压力可能一直持续。12月17日,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的终裁结果,认定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大陆厂商的倾销幅度为26.71%至165.04%,补贴幅度为27.64%至49.79%,美国将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部分从业者提出,目前商业模式确实不成熟,造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困难,得不到资金支撑。同期,浙江、上海和江西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7亿元、5.2亿元和5亿元,分别增长43.8%、37.9%和66.1%。
近几年,国内光伏企业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的光伏组件生产量约为10.7G瓦,而中国占40%以上。而与之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较少,产业设备和技术多从国外购买,再到国内来复制。
美国及亚太地区光伏市场需求回升为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提供了增长空间。其中,11月份出口62.4亿元,增长26.4%。
随着美国光伏双反终裁结果的落地,将影响高达30亿美元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这无疑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是一个重创。三、当前中国光伏行业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美国、加拿大相继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光伏产品出口受阻。据海关统计,2014年1-11月中国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688.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8.6%其中,11月份出口62.4亿元,增长26.4%。
(三)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运营压力大。此次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调查,或引发最为严重的后果,致使其他国家效仿,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的出口。
随着美国光伏双反终裁结果的落地,将影响高达30亿美元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这无疑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是一个重创。中国光伏企业所实现的成长,主要集中在大规模、低价格的基础上,但在技术路线、新材料、新工艺,特别是基础工艺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在新一代太阳能技术研究方面与国外重点研究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精度、效率、可靠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部分专用设备和材料依然依赖进口。
同期,浙江、上海和江西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7亿元、5.2亿元和5亿元,分别增长43.8%、37.9%和66.1%。11月份,中国对日本出口太阳能电池24.2亿元,增长47.9%;对欧盟出口9.6亿元,增长41.1%%;对美国出口7.2亿元,下降15.5%;上述三者合计占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的65.6%。